示范区跨域项目一体化审批“再下一城”

  继全国第一个跨三域建筑——方厅水院项目成功实现三地一体化审批后,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域项目方案联合审批新模式再下一城,示范区首个跨域道路——浦港路东延工程方案一体化审批通过,标志着跨域项目联合审批模式的切实有效落地,水乡客厅建设再提速。

  由长新公司开发建设的水乡客厅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位于沪苏浙交界处,是集中示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展现江南文化的功能样板区,作为水乡客厅内的重点工程项目和骨干交通道路,浦港路东延工程连接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建成后将促进跨省域互联、跨域人文交流,进一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和功能品质,让示范区百姓共享跨域优质的公共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提升。

  作为跨域重点项目,由于项目横跨两地,两地在建设政策、审批流程、规范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按照以往的审批流程和操作路径,项目整体推进效率难免受到影响。为提升审批效率,凸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在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长新公司积极协调各方,协助推动青浦、吴江两地规划资源局等五个部门联合签订“一体化审批合作协议”,借鉴首个跨域项目——方厅水院一体化审批成功经验,结合线性交通项目特点,充分利用联合审批和委托审批模式,优化与简化各项审批环节,并成功实现一体化、一站式审批,大幅缩短了应有的审批时间。

  “该项目打破了以往跨域道路按省界分别由两地立项出资并共同建设的模式,按照‘一个主体建设’、‘一次整体立项’、‘一次整体招标’,发挥了高效高质的审批示范效应,为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项目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由于项目建设涉及跨界水体,涉河审批也需要两地水务部门共同认可。面对新难题,长新公司主动作为,分析梳理两地在审批主体、手续环节、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异同点,在示范区执委会牵头组织、上海市水务局和苏州市水务局共同指导下,经过多次协商讨论明确,根据跨域河湖等级,联合审批核发一张涉河决定书,形成了示范区跨域涉河项目审批工作制度创新成果。

  基于一座座“跨域壁垒”的打破,未来,长新公司将始终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关键词,在跨域开发项目的施工图委托审查、施工许可一体化审批、质量安全委托监督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制度探索,固化高效的制度和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积极抢抓重点和关键节点,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努力承担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好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高质量打造好世界级区域一体化样板间。

  延伸阅读

  浦港路东延工程西起苏州市吴江区思古甸港,向东跨越雪落漾,东至上海市青浦区沪青平公路,全长约2.29千米,道路等级次干路,建设规模为双向四快两慢,沿线包含1座跨湖桥梁和5座跨河桥涵,其中雪落漾桥位于上海江苏省界处。